非遗“赶潮” 苏州“敢潮”
时间: 2023-12-29 18:13:48 | 作者: 折页海报
6月2日,习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础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
6月28日是苏州第19个“文化遗产保护日”。在拥有2500多年历史的非遗大市苏州,传统与现代交织,古老与年轻相拥,非遗工作者们积极响应号召,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积极推动中华优秀民间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一场场精心组织的、充满浓郁江南风情的活动中,全力打响“江南文化”品牌,积极推动苏州非遗走进当代生活,让沉淀了千百年的古老技艺赶上时代的浪潮,焕发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独特魅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运河与长江的“最美十字交叉”,在如水般柔润的苏州城,孕育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得天独厚的“底子”上,苏州非遗人持续提升非遗的保护利用水平,积极开展相关的普查、整理、认定、评估、管理等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去年11月29日,包括苏州洞庭山碧螺春制作技艺在内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苏州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数量从6项升级为7项。现如今,除去7项人类非遗外,苏州还有国家级非遗项目33个、传承人50名;省级非遗项目124个、传承人143名;市级非遗项目172个、传承人464名,在全国城市中名列前茅。
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苏州非遗人铆足了劲儿,要把这张苏州非遗的“数据单”,转化为一张耀眼夺目的“成绩单”。
“十四五”以来,苏州不断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夯实传承保护基础,新增130名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今年将启动市六批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工作;新增76家市级非遗保护单位,目前正展开第八批市级代表性项目认定工作。与此同时,非遗数字化工作有序推进,已完成苏州灯彩、蟋蟀盆、苏州漆器、苏派鸟笼、稻香村月饼等30项生产性保护项目制作技艺数字化采集,今年将实现市级项目数字化全覆盖。
在相关非遗部门的扶持和鼓励下,越来越多的青年手工艺人走上非遗传承之路。非遗保护资金重点支持后继人才培养,一批80后青年传承人成立了个人工作室;多部门联动举办的“技艺由新”苏州青年手工艺人才选拔赛,也为构建苏州手工艺创新发展的人才梯队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逢年过节的一场场主题活动中,在普通市民与非遗技艺的零距离接触中,古老的技艺融入苏式生活的风雅日常,苏州非遗保护的社会氛围日渐浓厚。
今年的端午节,“苏州文化遗产保护日主题活动”暨我们的节日端午民俗活动启动仪式在金鸡湖畔举办。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和苏州风景园林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中衡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大学国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三家企业进行“非遗赋能”示范项目签约,旨在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代价值,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非遗融入现代生活。接下来还有计划和更多国企、上市公司、高校签约合作,深入推进非遗与旅游融合,共同构建非遗保护工作大格局,形成非遗系统性保护合力。
当天的活动现场,还特别布置了端午民俗市集,集纳了雷允上香囊、粽编、剪纸、吹糖人等非遗摊位,吸引不少市民前来“打卡”。与此同时,“非一般的展厅”苏州非遗进酒店系列活动也迎来了第二季。在金鸡湖非遗延展空间内,集纳了35家非遗保护单位或传承人的35件(套)非遗精品,同时利用高精360全景实景扫描建模技术,打造非遗特展线上“云展馆”,线上线下合力营造江南文化氛围。
“非遗+旅游”成为推进文旅融合的一个切口,在苏州非遗人持续多年的耕耘中成果愈显,叫好又叫座。这边厢,寻“苏味”百年传承非遗体验之旅、黎里古镇江南非遗匠心之旅、洞庭山碧螺春体验之旅、“苏作匠心”非遗之旅上榜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水韵江苏”非遗主题精品旅游线路;那边厢,秉承着“非遗+旅游”思路连续办了9年的“触动”市民走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活动,有了口碑,打响了“品牌效应”。
6月23日,第九季“触动”暨“江南文化”非遗旅游体验活动“发车”。5条线路“碧水琴川”常熟雅韵游、“苏作匠心”吴中见艺游、“相土尝水”相城匠心游、“夜旅水乡”昆山寻艺游、“寻梦江南”姑苏寻味游,在大约一周前面向市民开启招募,百余个名额“一秒告罄”。活动当天,场面更是火热,市民亲身进入由一个个非遗点位串联起来的“触动”之旅,感受可亲、可爱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无不啧啧称奇,连连赞叹。
从塔吉克斯坦来苏州留学的李薇和两位同学,出于好奇报名参加了“苏作匠心”吴中见艺游。在蔡霞明缂丝艺术馆,这三个外国留学生打配合,人生头一次试着用缂丝机缂丝。在苏州锦达丝绸有限公司,他们又亲身感受到了吴罗的轻盈与飘逸。整个过程中,李薇和同学充满新奇与赞叹,惊讶于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虽然有些介绍的话我听不太懂,但单单是触摸和感受,就足够令人惊叹的了。这些传统的手艺真的太美了。”李薇说。
这个6月,80多名北京高中生专程来苏州学非遗。他们在苏州市艺术学校学昆曲,与炒茶大师柳荣伟一道炒制碧螺春,又亲手制作了迷你版的御窑金砖,短短的5天时间让他们深深地爱上了苏州非遗这是由纪录电影《我在苏州学非遗》延伸而来的一场主题研学活动,亦是“活”起来的苏州非遗吸引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鲜活例证。
先是爆款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的导演萧寒来到苏州,历时4个多月,辗转多地采风,将苏州非遗的日常之美转化为大众喜闻乐见的电影语言,希冀制造下一部“爆款”,让全世界的观众通过影像感受到中华优秀民间传统文化的风采;然后是电影主题研学活动的开展,让更多的年轻人跟随电影来到苏州,体验非遗,继而爱上非遗。一条苏州非遗“活态”传播的路径清晰而鲜明。
润物细无声地,古老的非遗“转身”成为现代苏州的潮流一种。在浒墅关一带,早年间有“家家种草,户户织席”的盛景,2013年6月,浒墅关草席制作技艺被列入苏州市第六批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如今,浒墅关的草席作为潮流元素,被用在包袋、鞋履的设计之中;至今已有4000余年历史的渭塘淡水珍珠加工工艺,于2007年6月被列入第三批苏州市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如今,现代的设计理念为这一工艺锦上添花,渭塘淡水珍珠制成的耳钉、手链、项链等饰品,在年轻人中逐渐风靡;还有碧螺春奶茶、碧螺春咖啡等,在今年的春天,成为各家饮料店的宝藏单品
这种融入,是如此地恰如其分,正勾画出一幅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的和谐图卷。也正是因为苏州非遗人始终坚持守正创新,走在推动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正确路径之上,苏州非遗才能顺势弄“潮”,散发出迷人的时代光彩。
6月2日,习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础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
6月28日是苏州第19个“文化遗产保护日”。在拥有2500多年历史的非遗大市苏州,传统与现代交织,古老与年轻相拥,非遗工作者们积极响应号召,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积极推动中华优秀民间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一场场精心组织的、充满浓郁江南风情的活动中,全力打响“江南文化”品牌,积极推动苏州非遗走进当代生活,让沉淀了千百年的古老技艺赶上时代的浪潮,焕发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独特魅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运河与长江的“最美十字交叉”,在如水般柔润的苏州城,孕育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得天独厚的“底子”上,苏州非遗人持续提升非遗的保护利用水平,积极开展相关的普查、整理、认定、评估、管理等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去年11月29日,包括苏州洞庭山碧螺春制作技艺在内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苏州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数量从6项升级为7项。现如今,除去7项人类非遗外,苏州还有国家级非遗项目33个、传承人50名;省级非遗项目124个、传承人143名;市级非遗项目172个、传承人464名,在全国城市中名列前茅。
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苏州非遗人铆足了劲儿,要把这张苏州非遗的“数据单”,转化为一张耀眼夺目的“成绩单”。
“十四五”以来,苏州不断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夯实传承保护基础,新增130名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今年将启动市六批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工作;新增76家市级非遗保护单位,目前正展开第八批市级代表性项目认定工作。与此同时,非遗数字化工作有序推进,已完成苏州灯彩、蟋蟀盆、苏州漆器、苏派鸟笼、稻香村月饼等30项生产性保护项目制作技艺数字化采集,今年将实现市级项目数字化全覆盖。
在相关非遗部门的扶持和鼓励下,越来越多的青年手工艺人走上非遗传承之路。非遗保护资金重点支持后继人才培养,一批80后青年传承人成立了个人工作室;多部门联动举办的“技艺由新”苏州青年手工艺人才选拔赛,也为构建苏州手工艺创新发展的人才梯队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逢年过节的一场场主题活动中,在普通市民与非遗技艺的零距离接触中,古老的技艺融入苏式生活的风雅日常,苏州非遗保护的社会氛围日渐浓厚。
今年的端午节,“苏州文化遗产保护日主题活动”暨我们的节日端午民俗活动启动仪式在金鸡湖畔举办。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和苏州风景园林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中衡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大学国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三家企业进行“非遗赋能”示范项目签约,旨在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代价值,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非遗融入现代生活。接下来还有计划和更多国企、上市公司、高校签约合作,深入推进非遗与旅游融合,共同构建非遗保护工作大格局,形成非遗系统性保护合力。
当天的活动现场,还特别布置了端午民俗市集,集纳了雷允上香囊、粽编、剪纸、吹糖人等非遗摊位,吸引不少市民前来“打卡”。与此同时,“非一般的展厅”苏州非遗进酒店系列活动也迎来了第二季。在金鸡湖非遗延展空间内,集纳了35家非遗保护单位或传承人的35件(套)非遗精品,同时利用高精360全景实景扫描建模技术,打造非遗特展线上“云展馆”,线上线下合力营造江南文化氛围。
“非遗+旅游”成为推进文旅融合的一个切口,在苏州非遗人持续多年的耕耘中成果愈显,叫好又叫座。这边厢,寻“苏味”百年传承非遗体验之旅、黎里古镇江南非遗匠心之旅、洞庭山碧螺春体验之旅、“苏作匠心”非遗之旅上榜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水韵江苏”非遗主题精品旅游线路;那边厢,秉承着“非遗+旅游”思路连续办了9年的“触动”市民走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活动,有了口碑,打响了“品牌效应”。
6月23日,第九季“触动”暨“江南文化”非遗旅游体验活动“发车”。5条线路“碧水琴川”常熟雅韵游、“苏作匠心”吴中见艺游、“相土尝水”相城匠心游、“夜旅水乡”昆山寻艺游、“寻梦江南”姑苏寻味游,在大约一周前面向市民开启招募,百余个名额“一秒告罄”。活动当天,场面更是火热,市民亲身进入由一个个非遗点位串联起来的“触动”之旅,感受可亲、可爱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无不啧啧称奇,连连赞叹。
从塔吉克斯坦来苏州留学的李薇和两位同学,出于好奇报名参加了“苏作匠心”吴中见艺游。在蔡霞明缂丝艺术馆,这三个外国留学生打配合,人生头一次试着用缂丝机缂丝。在苏州锦达丝绸有限公司,他们又亲身感受到了吴罗的轻盈与飘逸。整个过程中,李薇和同学充满新奇与赞叹,惊讶于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虽然有些介绍的话我听不太懂,但单单是触摸和感受,就足够令人惊叹的了。这些传统的手艺真的太美了。”李薇说。
这个6月,80多名北京高中生专程来苏州学非遗。他们在苏州市艺术学校学昆曲,与炒茶大师柳荣伟一道炒制碧螺春,又亲手制作了迷你版的御窑金砖,短短的5天时间让他们深深地爱上了苏州非遗这是由纪录电影《我在苏州学非遗》延伸而来的一场主题研学活动,亦是“活”起来的苏州非遗吸引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鲜活例证。
先是爆款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的导演萧寒来到苏州,历时4个多月,辗转多地采风,将苏州非遗的日常之美转化为大众喜闻乐见的电影语言,希冀制造下一部“爆款”,让全世界的观众通过影像感受到中华优秀民间传统文化的风采;然后是电影主题研学活动的开展,让更多的年轻人跟随电影来到苏州,体验非遗,继而爱上非遗。一条苏州非遗“活态”传播的路径清晰而鲜明。
润物细无声地,古老的非遗“转身”成为现代苏州的潮流一种。在浒墅关一带,早年间有“家家种草,户户织席”的盛景,2013年6月,浒墅关草席制作技艺被列入苏州市第六批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如今,浒墅关的草席作为潮流元素,被用在包袋、鞋履的设计之中;至今已有4000余年历史的渭塘淡水珍珠加工工艺,于2007年6月被列入第三批苏州市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如今,现代的设计理念为这一工艺锦上添花,渭塘淡水珍珠制成的耳钉、手链、项链等饰品,在年轻人中逐渐风靡;还有碧螺春奶茶、碧螺春咖啡等,在今年的春天,成为各家饮料店的宝藏单品
这种融入,是如此地恰如其分,正勾画出一幅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的和谐图卷。也正是因为苏州非遗人始终坚持守正创新,走在推动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正确路径之上,苏州非遗才能顺势弄“潮”,散发出迷人的时代光彩。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