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傲娇的天才创业者终是一败涂地了
时间: 2024-12-11 08:32:51 | 作者: 折页海报
2019年1月23日,小米联合发起人林斌在网络上发出小米折叠屏工程机的视频,称这是全球第一台双折叠手机。
这一下惹恼了柔宇科技的高管们。柔宇副总裁樊俊超隔空炮轰小米,在朋友圈发了近千字长文,称小米“攻克了柔性折叠屏技术”是公然造假。
CEO刘自鸿则是在朋友圈写道“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虽远必诛!”
11月18日,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了重要的公告,正式裁定柔宇科技及其关联公司破产。
此前,公司部分高管和前员工、现员工400余人,曾联名申请,希望法院能将柔宇的破产清算程序转为破产重整程序。
2017年,湖南卫视推出热播节目《我是未来》,邀请了众多顶级科学家和产业嘉宾,向观众展现前沿科技,探讨人类美好的未来。
刘自鸿是节目第4期受邀的科技大咖,他年轻潇洒,眼神中充满坚定的自信,浑身散发科技气息。
刘自鸿走进电梯,听到手机铃声响起,低头看了一眼左臂,把一款绕在手腕上的卷曲屏幕拿起,绷直,放到耳边;会议室的玻璃门,只触摸了一下就被打开……视频的最后,他拿起一个曲面透明的移动电话,说道:“你好,我是未来,我马上就来!”
那一年,他当选2017年世界经济论坛“全球青年领袖”,是《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公布的“全球35位35岁以下创新青年榜”成员之一。
2014年8月,柔宇科技首发了业界最薄、厚度仅0.01mm的柔性显示屏和柔性传感器,卷曲半径只有1毫米,引发全世界的轰动——这太超前了。
当时,全球领先的液晶显示大厂,韩国LG才刚刚展示过卷曲半径3厘米的18寸柔性屏,前一年京东方推出的柔性屏卷曲半径也接近2厘米,柔宇可谓是线月,柔宇成为业界第一个推出柔性屏折叠手机的公司,发布“FlexPai柔派”并(对外宣称)实现量产。在发布会上,刘自鸿喊出一个响亮的口号:
他时常畅想一个柔性的未来宇宙(“柔宇”由此得名):折叠手机慢慢的变多,衣服、包包、车窗、海报,哪怕在一块粗糙的岩石上都可以显示动态画面。交互感知将变得无处不在,触手可及。
2019年毫无疑问是柔宇科技的高光时刻,春晚深圳分会场、国庆70周年文艺晚会、深圳宝安机场航站楼甚至泸州老窖的酒瓶上,都出现了它的身影。
这就难怪年初刘自鸿在网络上和小米动怒,英雄少年、光环傍身、精英履历,彼时的他正在群峰之巅,风光无两。
但在一些老员工眼里,正是刘自鸿的傲慢与贪婪让公司无视行业规律,对自身实力、行业周期和市场需求一次次错判,把公司拖进了深渊。
“我们用不到100亿,做了三星京东方几百亿才做成的事情。未来我们才是领军者,京东方、华星光电这一些企业都会是一地鸡毛。”现在回过头再听刘自鸿这段话,实在有种不知天高地厚的讽刺感。
柔宇科技从2012年5月创立至2021年9月近十年期间,共进行8轮融资,获得股权投资约61.97亿元,债权融资约36.53亿元,高峰时估值达60亿美元(超过500亿人民币)。
三星在2016年进入OLED屏生产线两年投资在OLED的金额高达87.6亿和89.4亿美元,大幅超过前几年35亿-45亿美元/年的水平,可即使这样,
让人诧异的点在于,它掏空口袋自建的显示面板工厂不是刚点亮吗?怎么还不到半年,就出整机了?
至于柔宇这款手机售价8999元起,但在官网上长期处在预约状态,系统提示“发货时间在大多数情况下要等待60-90天”。
所以除了几篇新闻稿,柔宇的这几款非主流终端,没有激起任何浪花,很快被人所遗忘了。
行业惯例是,产线年内达到满产满销,再通过规模优势减少相关成本。因为这个行业的投资规模普遍在数十亿到百亿美元,要用10-15年时间做会计折旧,逐步做出利润。
看着柔宇的新产线,有业内人士早就给出了定论,“如果一条产线只做折叠,无另外的产品出货占满产能,将导致折叠类的产品出货承受数以亿计的研发及折旧费用——没有产能利用率,就没有一点优势可言。”所以,
1968年,作为开创液晶显示先驱的美国RCA公司,就是因害怕投入太大而半途而废,技术在美国并没有转化成产业。
反而是日本公司带着庞大的银团,把握机会,以巨大投资,率先实现了LCD(液晶显示)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为了满足资金需求,早在2010年以前京东方就争取到来自银团贷款、北京市、成都市、合肥市等地方政府的借款和定向增发融资超过200亿元。
走到今天,京东方手里握着17条专业面板生产线(一条在建),其中高世代线代线条;第六代柔性OLED生产线条,拥有行业领先的柔性制造能力。粗略估计,京东方在2013-2022年之间,累计投入在产线亿美元),未来三年它还将OLED面板的产能再提高50%以上,其中就包括在成都总投资630亿元的国内首条第8.6代AMOLED生产线(柔性+刚性)。
而在南中国,同样在显示面板产业风生水起的TCL华星,在总共9条面板生产线座模组生产基地上,投资金额超过2600亿元。
换言之,这个行业还需要快速的迭代与升级,把投资回报年限控制在平均5年以内,否则就无法生存。
三星在2024 Q3凭借Galaxy Z Fold6/Flip6系列,重夺全球51.2%的折叠屏手机份额;华为Mate XT非凡大师发布后,“圣旨三折叠”的长尾热度到现在都一直不减。
回应没有打消任何质疑,因为5月15日深圳市中院就受理了柔宇职工债权人对柔宇三家公司的破产清算申请,并在6月6日指定了律师事务所。这条微博也是刘自鸿最后一条动态,真的是嘴硬。
其实柔宇很早就与华为、小米、OPPO、vivo、中兴等头部手机生产厂商进行接触。有离职员工称,某手机品牌曾希望以150美金一片的价格购买柔宇的折叠屏幕,但刘自鸿坚持500美金一片,最终价格没谈拢,结果可想而知。刘自鸿还曾多次在公司内外阐述,柔宇是和特斯拉一样的创新公司,必须只做折叠屏,不涉及直板屏幕市场。
眼看着产能严重浪费,又拿不出合格的产品回血,藏不住的亏损与负债,柔宇从2020年开始传出资金链断裂的消息,有人甚至说它是“骗子公司”。毫不意外地,整个一级长期资金市场都对它敬而远之。
2019年柔宇又试图冲击纳斯达克,刘自鸿不认可券商给出的30亿美元的估值(低于E+轮估值50亿美元),甚至没有经过股东会或董事会的表决,自行否决了低估值发行的方案。
再后来,深圳市政府出于挽救产业的目的,曾组织专业机构对柔宇的产线进行考核评估,讨论柔宇的出路。当时有投资方抛出橄榄枝,最终也被刘自鸿拒绝,他认为这是趁火打劫,不是雪中送炭,
华为在2020年发布了Mate Xs,改进了折叠机制,提升了耐用性,在2021年发布的Mate X2引入内折设计。三星以每年一款型号的速度,不断推进着Galaxy Z Fold机型。2023年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为1860万部,其中国内出货量680万部,整个行业千帆竞渡,百舸争流。
回过头看,柔宇的死充满了戏剧性,可笑也可悲。一位天才式的人物创业,从技术出发,最终死于对技术的固执,全然不顾他身处的行业是怎样一幅景象,在风云变幻的行业周期里,他也没抓住适合他的机会。
《天龙八部》里,慕容复善用斗转星移,又精通百家武学,却被一个虚无缥缈的复国目标所困,在武林中屡屡挫败,落得众叛亲离的下场,最终心智失常。
2019年1月23日,小米联合发起人林斌在网络上发出小米折叠屏工程机的视频,称这是全球第一台双折叠手机。
这一下惹恼了柔宇科技的高管们。柔宇副总裁樊俊超隔空炮轰小米,在朋友圈发了近千字长文,称小米“攻克了柔性折叠屏技术”是公然造假。
CEO刘自鸿则是在朋友圈写道“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虽远必诛!”
11月18日,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了重要的公告,正式裁定柔宇科技及其关联公司破产。
此前,公司部分高管和前员工、现员工400余人,曾联名申请,希望法院能将柔宇的破产清算程序转为破产重整程序。
2017年,湖南卫视推出热播节目《我是未来》,邀请了众多顶级科学家和产业嘉宾,向观众展现前沿科技,探讨人类美好的未来。
刘自鸿是节目第4期受邀的科技大咖,他年轻潇洒,眼神中充满坚定的自信,浑身散发科技气息。
刘自鸿走进电梯,听到手机铃声响起,低头看了一眼左臂,把一款绕在手腕上的卷曲屏幕拿起,绷直,放到耳边;会议室的玻璃门,只触摸了一下就被打开……视频的最后,他拿起一个曲面透明的移动电话,说道:“你好,我是未来,我马上就来!”
那一年,他当选2017年世界经济论坛“全球青年领袖”,是《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公布的“全球35位35岁以下创新青年榜”成员之一。
2014年8月,柔宇科技首发了业界最薄、厚度仅0.01mm的柔性显示屏和柔性传感器,卷曲半径只有1毫米,引发全世界的轰动——这太超前了。
当时,全球领先的液晶显示大厂,韩国LG才刚刚展示过卷曲半径3厘米的18寸柔性屏,前一年京东方推出的柔性屏卷曲半径也接近2厘米,柔宇可谓是线月,柔宇成为业界第一个推出柔性屏折叠手机的公司,发布“FlexPai柔派”并(对外宣称)实现量产。在发布会上,刘自鸿喊出一个响亮的口号:
他时常畅想一个柔性的未来宇宙(“柔宇”由此得名):折叠手机慢慢的变多,衣服、包包、车窗、海报,哪怕在一块粗糙的岩石上都可以显示动态画面。交互感知将变得无处不在,触手可及。
2019年毫无疑问是柔宇科技的高光时刻,春晚深圳分会场、国庆70周年文艺晚会、深圳宝安机场航站楼甚至泸州老窖的酒瓶上,都出现了它的身影。
这就难怪年初刘自鸿在网络上和小米动怒,英雄少年、光环傍身、精英履历,彼时的他正在群峰之巅,风光无两。
但在一些老员工眼里,正是刘自鸿的傲慢与贪婪让公司无视行业规律,对自身实力、行业周期和市场需求一次次错判,把公司拖进了深渊。
“我们用不到100亿,做了三星京东方几百亿才做成的事情。未来我们才是领军者,京东方、华星光电这一些企业都会是一地鸡毛。”现在回过头再听刘自鸿这段话,实在有种不知天高地厚的讽刺感。
柔宇科技从2012年5月创立至2021年9月近十年期间,共进行8轮融资,获得股权投资约61.97亿元,债权融资约36.53亿元,高峰时估值达60亿美元(超过500亿人民币)。
三星在2016年进入OLED屏生产线两年投资在OLED的金额高达87.6亿和89.4亿美元,大幅超过前几年35亿-45亿美元/年的水平,可即使这样,
让人诧异的点在于,它掏空口袋自建的显示面板工厂不是刚点亮吗?怎么还不到半年,就出整机了?
至于柔宇这款手机售价8999元起,但在官网上长期处在预约状态,系统提示“发货时间在大多数情况下要等待60-90天”。
所以除了几篇新闻稿,柔宇的这几款非主流终端,没有激起任何浪花,很快被人所遗忘了。
行业惯例是,产线年内达到满产满销,再通过规模优势减少相关成本。因为这个行业的投资规模普遍在数十亿到百亿美元,要用10-15年时间做会计折旧,逐步做出利润。
看着柔宇的新产线,有业内人士早就给出了定论,“如果一条产线只做折叠,无另外的产品出货占满产能,将导致折叠类的产品出货承受数以亿计的研发及折旧费用——没有产能利用率,就没有一点优势可言。”所以,
1968年,作为开创液晶显示先驱的美国RCA公司,就是因害怕投入太大而半途而废,技术在美国并没有转化成产业。
反而是日本公司带着庞大的银团,把握机会,以巨大投资,率先实现了LCD(液晶显示)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为了满足资金需求,早在2010年以前京东方就争取到来自银团贷款、北京市、成都市、合肥市等地方政府的借款和定向增发融资超过200亿元。
走到今天,京东方手里握着17条专业面板生产线(一条在建),其中高世代线代线条;第六代柔性OLED生产线条,拥有行业领先的柔性制造能力。粗略估计,京东方在2013-2022年之间,累计投入在产线亿美元),未来三年它还将OLED面板的产能再提高50%以上,其中就包括在成都总投资630亿元的国内首条第8.6代AMOLED生产线(柔性+刚性)。
而在南中国,同样在显示面板产业风生水起的TCL华星,在总共9条面板生产线座模组生产基地上,投资金额超过2600亿元。
换言之,这个行业还需要快速的迭代与升级,把投资回报年限控制在平均5年以内,否则就无法生存。
三星在2024 Q3凭借Galaxy Z Fold6/Flip6系列,重夺全球51.2%的折叠屏手机份额;华为Mate XT非凡大师发布后,“圣旨三折叠”的长尾热度到现在都一直不减。
回应没有打消任何质疑,因为5月15日深圳市中院就受理了柔宇职工债权人对柔宇三家公司的破产清算申请,并在6月6日指定了律师事务所。这条微博也是刘自鸿最后一条动态,真的是嘴硬。
其实柔宇很早就与华为、小米、OPPO、vivo、中兴等头部手机生产厂商进行接触。有离职员工称,某手机品牌曾希望以150美金一片的价格购买柔宇的折叠屏幕,但刘自鸿坚持500美金一片,最终价格没谈拢,结果可想而知。刘自鸿还曾多次在公司内外阐述,柔宇是和特斯拉一样的创新公司,必须只做折叠屏,不涉及直板屏幕市场。
眼看着产能严重浪费,又拿不出合格的产品回血,藏不住的亏损与负债,柔宇从2020年开始传出资金链断裂的消息,有人甚至说它是“骗子公司”。毫不意外地,整个一级长期资金市场都对它敬而远之。
2019年柔宇又试图冲击纳斯达克,刘自鸿不认可券商给出的30亿美元的估值(低于E+轮估值50亿美元),甚至没有经过股东会或董事会的表决,自行否决了低估值发行的方案。
再后来,深圳市政府出于挽救产业的目的,曾组织专业机构对柔宇的产线进行考核评估,讨论柔宇的出路。当时有投资方抛出橄榄枝,最终也被刘自鸿拒绝,他认为这是趁火打劫,不是雪中送炭,
华为在2020年发布了Mate Xs,改进了折叠机制,提升了耐用性,在2021年发布的Mate X2引入内折设计。三星以每年一款型号的速度,不断推进着Galaxy Z Fold机型。2023年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为1860万部,其中国内出货量680万部,整个行业千帆竞渡,百舸争流。
回过头看,柔宇的死充满了戏剧性,可笑也可悲。一位天才式的人物创业,从技术出发,最终死于对技术的固执,全然不顾他身处的行业是怎样一幅景象,在风云变幻的行业周期里,他也没抓住适合他的机会。
《天龙八部》里,慕容复善用斗转星移,又精通百家武学,却被一个虚无缥缈的复国目标所困,在武林中屡屡挫败,落得众叛亲离的下场,最终心智失常。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