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 2024年“最美的书”获奖作品隆重揭晓
时间: 2024-12-08 23:07:51 | 作者: 安博体育网页版
2024年“最美的书”评选结果于12月2日在沪隆重揭晓,来自全国8个省市的21家出版单位的25种图书荣膺本年度“最美的书”称号。
“最美的书”是国内重要的书籍设计评选活动,由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主办、上海长江出版交流基金会承办。自2003年创立以来,已成功举办22届,496件作品入选,其中24种荣获“世界最美的书”称号。2024年度评选征集工作于7月启动,采用设计师自荐、出版单位选送和专家推荐三种途径,共收到全国135家出版单位的342种图书,涉及文学、艺术、科技、教育、历史和儿童读物等诸多门类。
“最美的书”评选始终秉持初心,注重书籍设计的整体性、书籍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书籍设计对于书籍本身功能的提升、设计风格与阅读体验的和谐统一,以及作为设计重要元素的技术方法的运用。强调设计之美植根于内容,美在文本、编排、纸张、工艺等的有机统一。
本次“最美的书”评选,评委们青睐的依旧是“文质彬彬”、贴近读者而平实质朴的作品。“文质彬彬”一词出自《论语·雍也》,孔子借由它勾勒出理想中君子应有的风貌——文采斐然与内在品质兼修。联系到书籍装帧设计,“文”能够理解为书籍设计的视觉形态,而“质”则是书籍内容的气质灵魂。“文质彬彬”体现的是书籍设计中外在之美与内在之实和谐交融的一种状态。本届入选作品《我是外公外婆带大的孩子》是通过色彩、字体、纸张材质与排版营造出浓厚的回忆氛围,使阅读者不自觉地沉浸其中,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强烈的共鸣。一味追求新奇、繁复冗余、造价高昂的并不是好的书籍设计。“最美的书”评选一直强调让书籍设计回归阅读,做贴近读者、“润物细无声”的设计,实现从“设计书籍”到“设计改变阅读”的深刻转变。本届入选的25件作品中“豪华型”、大部头只占少数,更多的是适合普通读者翻阅携带、买得到、喜欢读的书。
今年中国最美的书25本获奖书除京沪江苏三地得奖大户以外,江西、陕西、广西、云南、四川也榜上有名,成果突出。此外还呈现出新人辈出的特点,有15本书的获奖设计师名不见经传,脱颖而出,显示了我国书籍设计界的发展后劲。
“最美的书”评选重视与时偕行,在全球化语境中追求中国书籍设计的创新和发展,将传统美学与当代审美相结合,不断推动中国优秀书籍设计作品“出新”“出圈”“出海”。按照惯例,荣获本次“最美的书”称号的25件作品将参加2025年莱比锡书展“世界最美的书”角逐,继续讲述中国书艺的故事,展现中国设计的魅力。
“最美的书”评选更凸显专业性与国际性,成为了中外优秀书籍设计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评审参照国际标准,汇集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内外顶尖设计师与资深出版人担任评委,贯通中外视角,达成审美共鸣,力求评选出本年度最优水平和最新的创意的图书设计。
如今,“最美的书”已走过21个春秋。回望来时路,“最美的书”评选立足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带领中国书籍设计和设计师走出国门,在世界展台上展示蕴含中国精神、体现中国风格的图书设计。放眼未来,“最美的书”将继续秉持“设计、阅读、审美、生活”的理念,通过举办巡展、研修班等形式逐步扩大品牌影响力,助推中国书籍装帧设计的发展。
上海市委宣传部出版处处长毛小曼女士发表讲线年“最美的书”评委做作品点评
新闻发布会有多家媒体以及150余位出版人、设计师参加。发布会后由担任评委的著名设计家张志伟、张国伟、朱赢椿对本届“最美的书”逐本进行讲评,从设计理念、印刷工艺、用材以及阅读等方面多角度地做多元化的分析和解读,给与会者以借鉴。
这是中国最美的书20年历程的回顾、总结和纪念,扑面而来的亮丽的橘黄色,充满喜庆和对内容的期待。封面上中文与英文书名错落排列,相互映衬,简洁的黑色冲击感十足却也协调。小尺寸彩色印刷的图表细致有趣,包含对20年历程的介绍。20个部分的筒子页,标示着竖排的农历年大字号,需要读者手动撕开边缘,就像给一本本历史书开封。图形图表信息量大,设计师经过大量梳理,有规律的创意编排,引导使读者像进入一个个展厅,欣赏一页页最美的书影。丰富的明信片、图片、文字,给读者带来惊喜的阅读体验。在每一年介绍的最后,长拉页形成每年获奖作品的大合影,给予读者满满的仪式感。
这是一本纯学术书,没有图片,没有复杂的装饰图形,也没有复杂的装订工艺。本书设计简约朴素,沉稳内敛。封面材质质感平和雅致,但是文字印刷选择烫银,形成很有趣的对比。圆形书脊精装,书心得到很好的保护,浅灰调的轻型纸张印刷黑白双色,白色方块点缀在黑色的文字栏旁边,活跃了学术书平稳的阅读空间。注释有很好的形式感,宽度和高度变化丰富,错落有致。黑色、灰色和白色的交织呈现优雅巧妙的感觉,变奏出诗意的韵律和美感。
封面采用了橙色背景配合暗绿色字体,背面的图表时间轴介绍了西影的发展史。书的第二层结构质感特别,介于纸张和布料之间的手感,内页布局让人联想到电影幕布。记录西影发展史的文字组成隐约的曲线,横置贯穿于全书的版面正中,引领着读者的阅读。丰富的偏灰调的历史图像和照片印在偏棕纸张上面,结合绿色字体,充满质感。书中图片排版方式创新,不拘于传统。不断变换且柔软的纸张,给整书的阅读体验增加了很有趣的节奏感。没用太强烈的色彩,纸张也偏灰,西影的建筑空间和实景元素铺陈出时间的痕迹,纸张对油墨的吸收融和使图像更加雅致。
这是一本小开本的诗画结合的书,书中所有的图画全部为黑色底,文字为白色底印黑色,一左一右,形成了强烈的对比。选用的手写字体,使诗句更有灵动感,与绘画相得益彰。书口处的筒子页运用模切工艺,漏出五个部分的标题文字。章节页粘贴黑色纸与图画产生了不同黑色质感的变化。整体设计收放自如,使读者的阅读轻松舒适。
这本书从内容到形式到阅读在多个角度展现出独特的魅力。从视觉呈现来看,图片的印刷极具审美意趣,其营造出的怀旧氛围与内容及标题相得益彰。图片的留白处理恰到好处,赋予了版面以呼吸感,能够引导读者将注意力聚焦于图片本身,沉浸于内容。封面的材质非常特别,有光感,像影片一样,让人产生梦幻的联想。每页的文字都非常的简约,文字量很少,让人进入这本书的时间线变长,深沉的爱和亲情会被拉得比较饱满。本书讲述的是怀念亲人的题材,虽然选择了很多老照片,拍摄了很多老场景,但是采用的不是对怀旧题材的传统表达方式,很具有现代感。设计很有叙事性,对读者的情感调动非常好。
这本书方形开本,封面设计低调,但有很强烈的实体存在感。没有特意通过印刷来传达信息,只是用压凹工艺让读者隐隐约约中感受到书名和摄影家的信息,书的侧面采用毛边处理,质感上与封面的凹凸肌理既有呼应又有对比,非常便于读者去理解文字以及图形的关系。对折的方式使照片隐约呈现在纸的另一面,给读者一种朦胧感。图片大小排布有节奏感。全书没有多余的设计元素来装饰。这本书的主题是1985年以来中国青年摄影家的36张脸,封面上有意的无为设计,与摄影作品的直观展示,形成对比,摄影家肖像被隐藏,给读者留有更多空间关注摄影作品本身。摄影家介绍页面较其他页面短,便于读者很快找到。
这本书收录了50本世界顶级的艺术家手作书。封面一只手的图片切入“手作”主题。全书的视觉色调非常沉稳内敛、版面节奏简洁中有变化,图片将唯美的艺术家手作书细节呈现得很到位,尤其是这本书的翻阅手感如抚触丝绸般顺畅,所用纸张五到六种,都是低克重但色彩还原度非常好的上乘纸张。50本艺术家手作书的创意编排,为读者营造了可沉浸阅读的书卷意境。黑色页面中还点缀着少量的超薄字典纸,增加了阅读的乐趣和互动感。
外包装盒上的斑驳、具有着强烈个性的书名“字”印在米字格上,与哑黑色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打开包装盒,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黑色柔软的毛毡布烫印书法家的个性签名。书籍的主体部分左右对分,将作品以八法分类,左右各四。书籍采用了机宣纸,每一部分内容中间点缀哑黑色特种纸,同时能折叠成一个米字结构。全书合为一体时,书籍形态又变为了一个瘦长的、现代的立方体。书脊采用了新型的胶装方式,上半部分大胆采用无胶装订,使书的形态产生了自由的变化。这是一本传统内容融合了现代设计理念的书籍。
这是一本儿童大人皆宜的童书。全书用卡纸对裱在一起,图画色调与哑光纸面完美结合,色彩鲜艳却不刺眼,对儿童的阅读充满善意。封面字体风格与图书主题省略号非常和谐,六个圆点烫印设计很有趣,表达的是“语句未完,意思未尽”,附上了手感柔软的触感膜。读者利用本书所附上的一个也有六个圆点透明胶片,结合页面能够正常的看到丰富多变的图案,给孩子想象和思考的空间,形成有趣的读者与书本的交互互动,充满童趣。每一幅插图都是未完成的设计,与省略号的主题形成非常好的呼应。
这本书厚度令人震撼,拿在手上的手感却出人意料的轻便,纸张虽薄,但图像与文字信息的呈现却简明清晰。这本尺寸厚重的书可平摊在桌子上阅读,读者能轻松顺畅翻阅每一部分,没有带来压力。内文纸张选择与内容匹配,恰当地反映出图片的质感。书口上大面积的图案,仿佛立体的影像馆和建筑,令人忍不住想走近想打开这本书。外观呈现木板画的感觉,设计大胆,同时又不失现代感。内文版式设计简约,结构清晰,图像与文字始终分列左右页,使阅读更加顺畅。
封面图片结合细密的起凸工艺,呈现出如同密实的茶砖效果,书籍的内容、主题带着茶香扑面而来。翻阅书籍,首先印入眼帘的是茶的颜色,部分文字及插图也运用了茶色的专色。再点缀着书中与茶有关的图片,使全书从外到内,都充满了茶的元素。文字编排简单清晰,使阅读非常舒适顺畅。外包装的浅色木盒及“茶砖书”的包装纸,与书形成了层层递进的阅读意境,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茶味的世界中。
这本书使用了和紫砂茶壶质感相近的封面材料,搭配内文中不同克重的轻型纸,再点缀少量、非常细腻的特种纸,使书籍的翻阅产生了触感的变化。大幅图片的折页使书的内容产生了视觉张力。文字版面朴素大方,下方留白,使阅读顺畅舒适。全书没有太重的设计痕迹,但紧扣主题。书中运用了中国传统的风琴折、M折、对折,筒子页、包心折等内页形式,穿插单色文本之中。整本书的翻阅手感舒适、阅读轻松顺畅,有节奏感、有趣味性。
本书使用了发黄的轻型纸,每一个章节页的开端处,文字都用心制作了斑驳、老版木刻字的效果,同时点缀粘贴印刷在宣纸上的彩色建筑画,产生了阅读的节奏变化。文字的编排以竖排为主,简单朴素。主体文字与注释文字层次清晰、大小适中,呈现出中国古典内容的书卷之气。现代的裸脊装订,与传统的内容形成了反差。封面的书名字体手工做旧、与朴拙的纸张材料和谐统一,呈现出沉静内敛的古韵气质。
这是一本手感舒适、以文字为主的图书,内文用了非常朴素的轻型纸,但不失它的舒适的手感,文字的编排每一页都不同,一千首诗组成了多种变化的版面,标题与文字上下的错落变化,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同时,书中大量的留白与简练的文字,构成了无限遐想的空间。封面的橘红色自然让人联想到书中的“主人公”——红毛猩猩。PU皮面材质触感温润,也增加了书籍的牢固度和趣味性。
本书的封面材质很有特色,模切成类似竹简的封面和柔软的内文纸张达到了很好的平衡,可以让封面自由弯曲,和内页更加贴合。每个部分篇章页,通过图形和文字的结合形成了大写的汉字数字。前面部分是对原文的引用,直排文字和横排文字结合形成不一样的文本造型,直排文字中的关键字做了放大处理,注释用红色特别标注,红色文本和黑色文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篇章页做的特别设计和后面规整的文字产生了特别的呼应关系。侧边有一个龙形的雕刻,和书名《文心雕龙》相呼应。
封面设计独具匠心,在整张水纹纸折叠后,巧妙运用模切等技巧,镂空出宛如一扇扇的花窗与长廊,让人尚未深入阅读内容,便仿佛已漫步于苏州园林之中,提前领略到园林的独特韵味,巧妙地为全书奠定了基调。图片制作精良,很好地烘托出园林之美。纸张的选择恰到好处,泛黄的纸张与整体内容的调性高度契合,使书籍更具古朴典雅之感。整体版面设计合理,排版清晰明了,拥有非常良好的指引性,易于阅读,无论是字体排版还是内容布局,都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倍感舒适,轻松地畅游于园林文化的意境之中。
书籍巧妙地把西洋建筑六讲的旧讲义做了一个复刻,与现代的演绎相结合,中间用西洋建筑不同时期发展的数据图表像桥梁一样把两部分巧妙的连接起来。纸张选择也很恰当,做了仿古处理,但是很克制,保留了古老的感觉。每一讲的开篇部分用了图形化的解决方法,做了概括性的表达。内文中的排版样式很现代。版心处理比较特别,版心左右留白会多一些,页面留白就会比较大。图片的大小适中,使得本书看起来更像教学用的讲义而不是画册。书盒材质朴拙硬朗,加上几何形的线条和结构处理,契合了本书建筑的主题。
本套书护封设计颇具匠心且对细节的处理十分细致,通过散落在版面上的老铅字字体和四种低饱和度专色,结合低克重轻薄的具有极佳手感的绵纸,构成了文雅的充满诗意的封面,整体呈现出简约、典雅、和谐统一的清新风格。内封分别采取了四种颜色的艺术纸,精选的诗句击凸处理,增加了铅字般的触感。内文版式疏朗简洁,易于阅读,风格朴素平实,且呈现出清晰的层次感。这是一套翻阅舒适、非常便携的大众读物。
整套书的装帧形式很符合它的使用功能,现代的装帧形式从意象上还原了古籍的形制。本套书很好地呈现了图片的细节,更适合将内容用作临摹目的的读者。高克重的宣纸,细布包脊,还原了蝴蝶装形制。外封用豆青色细布,粘贴洒金隶书纸签,设计和古制书有区分,但又很有古韵。内封墨绿纸板上的朱砂色“十竹斋”印,体现出极简的美学特征。除了布面材料、刺绣工艺,竹质书匣的运用是点睛之笔,契合“十竹”斋号,又与书籍所涉及的中国书法和绘画内容相得益彰,在材料与内容形式上达成了和谐统一。
本书在材料与装订方面独具匠心,颇具特色。辑封处荧光绿色的巧妙运用,有效区分了不同章节内容,精准地指引着读者阅读,使读者能迅速定位到特定的内容板块。开放式的版面排版,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的阅读氛围,让读者能够从容地沉浸于丰富的内容。
书中展示了从不同角度拍摄的作品,甚至还包含了创作过程中的原始草图等,这些丰富多样的素材从不同维度呈现了艺术作品,极大地扩充了整体内容的深度与广度。图片的质量极高,对细节的保留非常出色,无论是作品的纹理、色彩的微妙变化还是创作过程中的细微笔触,都能清晰地展现给读者,仿佛将原作完整地呈现在眼前,让读者能够深入领略艺术家的创作精髓,也为整本书增色不少。书的最后有一个精心编排的艺术家创作年表,阐释了秦龙先生的艺术人生。
书籍非常巧妙地用不同开本和纸张组合呈现丰富的内容,老照片的部分使用牛皮纸,通过印刷技巧做了黑白照片的还原处理,手写体的文字更有时间的温度,写生速写的部分非常真实地还原了速写本的质感,灰白色的纸张柔软又有些粗粝的质感。国画、速写、照片、版画、老照片和纪实照片的不同部分都得到很好的处理。书籍纸张高低错落的变化也很好契合了周庄水乡建筑的轮廓。整本书非常质朴,像珍贵的资料档案一样被妥帖地印刷在不同质感的纸上。“再现”部分的处理方法很特别,用了非写实的方式,使整本书不再平淡。书中把拍摄周庄的过程记录下来,加入了观者的视角,让整本的书的内容更加立体。
本书收录了沈成林的代表性剪纸作品,作品色彩丰富,民间气息浓郁。函套选用朴拙的瓦楞纸,印刷“门笺”形式的书名。封面上的视觉图形及纸张材料很具有冲击力,用现代的形式来表达传统的民间剪纸艺术。本书使用多种质感的纸张,结合剪纸艺术的传统用色,体现了非常质朴的民间特色。彩色锁线呼应剪纸原色,配合宣纸柔软舒适的触感,使翻阅非常顺畅,给读者提供了沉浸式的阅读体验。内页正文采用了非常窄的页边距,整体文字大多停留在页面上部,灵动的彩色剪纸碎屑点缀在页面上,使读者产生兴奋感。书中的一些折叠页细节做得非常的出彩,使读者的翻阅产生了强烈的节奏变化。
这本书不仅仅呈现设计作品本身,而且是对设计作品的一个审视,不是简单纯粹的再现,而是观察和思考。大开本设计简约朴素,小尺寸贴页绿底白字,形成了很好的颜色对比呼应。选纸非常的轻薄,好似设计师笔触的延伸。前半部分黑白色调,极简质朴。后半部分,展现更细致的照片,通过图像的拉近推远,给人一种触手可及的感觉,把原本设计推向新的层面,改变了原本设计的观察角度,诞生了全新的设计观感和全新的质感,也凸显出设计家对东方审美的思考和建构。
这是一本具有极简设计风格的书籍。封面亚灰色纸张,手感舒适,与书内的图片及墨绘作品色调和谐统一。两本不同翻阅方向的书籍《何物》、《何明》,特殊的连接方式及翻阅方式使这个小开本的图书充满了趣味性。不同角度的书口处斑驳处理,将两本书作了一个很好的区分。内文部分文字与图片印刷单黑色,使书籍具有了非常内敛的气质。
2024年“最美的书”评选结果于12月2日在沪隆重揭晓,来自全国8个省市的21家出版单位的25种图书荣膺本年度“最美的书”称号。
“最美的书”是国内重要的书籍设计评选活动,由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主办、上海长江出版交流基金会承办。自2003年创立以来,已成功举办22届,496件作品入选,其中24种荣获“世界最美的书”称号。2024年度评选征集工作于7月启动,采用设计师自荐、出版单位选送和专家推荐三种途径,共收到全国135家出版单位的342种图书,涉及文学、艺术、科技、教育、历史和儿童读物等诸多门类。
“最美的书”评选始终秉持初心,注重书籍设计的整体性、书籍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书籍设计对于书籍本身功能的提升、设计风格与阅读体验的和谐统一,以及作为设计重要元素的技术方法的运用。强调设计之美植根于内容,美在文本、编排、纸张、工艺等的有机统一。
本次“最美的书”评选,评委们青睐的依旧是“文质彬彬”、贴近读者而平实质朴的作品。“文质彬彬”一词出自《论语·雍也》,孔子借由它勾勒出理想中君子应有的风貌——文采斐然与内在品质兼修。联系到书籍装帧设计,“文”能够理解为书籍设计的视觉形态,而“质”则是书籍内容的气质灵魂。“文质彬彬”体现的是书籍设计中外在之美与内在之实和谐交融的一种状态。本届入选作品《我是外公外婆带大的孩子》是通过色彩、字体、纸张材质与排版营造出浓厚的回忆氛围,使阅读者不自觉地沉浸其中,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强烈的共鸣。一味追求新奇、繁复冗余、造价高昂的并不是好的书籍设计。“最美的书”评选一直强调让书籍设计回归阅读,做贴近读者、“润物细无声”的设计,实现从“设计书籍”到“设计改变阅读”的深刻转变。本届入选的25件作品中“豪华型”、大部头只占少数,更多的是适合普通读者翻阅携带、买得到、喜欢读的书。
今年中国最美的书25本获奖书除京沪江苏三地得奖大户以外,江西、陕西、广西、云南、四川也榜上有名,成果突出。此外还呈现出新人辈出的特点,有15本书的获奖设计师名不见经传,脱颖而出,显示了我国书籍设计界的发展后劲。
“最美的书”评选重视与时偕行,在全球化语境中追求中国书籍设计的创新和发展,将传统美学与当代审美相结合,不断推动中国优秀书籍设计作品“出新”“出圈”“出海”。按照惯例,荣获本次“最美的书”称号的25件作品将参加2025年莱比锡书展“世界最美的书”角逐,继续讲述中国书艺的故事,展现中国设计的魅力。
“最美的书”评选更凸显专业性与国际性,成为了中外优秀书籍设计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评审参照国际标准,汇集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内外顶尖设计师与资深出版人担任评委,贯通中外视角,达成审美共鸣,力求评选出本年度最优水平和最新的创意的图书设计。
如今,“最美的书”已走过21个春秋。回望来时路,“最美的书”评选立足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带领中国书籍设计和设计师走出国门,在世界展台上展示蕴含中国精神、体现中国风格的图书设计。放眼未来,“最美的书”将继续秉持“设计、阅读、审美、生活”的理念,通过举办巡展、研修班等形式逐步扩大品牌影响力,助推中国书籍装帧设计的发展。
上海市委宣传部出版处处长毛小曼女士发表讲线年“最美的书”评委做作品点评
新闻发布会有多家媒体以及150余位出版人、设计师参加。发布会后由担任评委的著名设计家张志伟、张国伟、朱赢椿对本届“最美的书”逐本进行讲评,从设计理念、印刷工艺、用材以及阅读等方面多角度地做多元化的分析和解读,给与会者以借鉴。
这是中国最美的书20年历程的回顾、总结和纪念,扑面而来的亮丽的橘黄色,充满喜庆和对内容的期待。封面上中文与英文书名错落排列,相互映衬,简洁的黑色冲击感十足却也协调。小尺寸彩色印刷的图表细致有趣,包含对20年历程的介绍。20个部分的筒子页,标示着竖排的农历年大字号,需要读者手动撕开边缘,就像给一本本历史书开封。图形图表信息量大,设计师经过大量梳理,有规律的创意编排,引导使读者像进入一个个展厅,欣赏一页页最美的书影。丰富的明信片、图片、文字,给读者带来惊喜的阅读体验。在每一年介绍的最后,长拉页形成每年获奖作品的大合影,给予读者满满的仪式感。
这是一本纯学术书,没有图片,没有复杂的装饰图形,也没有复杂的装订工艺。本书设计简约朴素,沉稳内敛。封面材质质感平和雅致,但是文字印刷选择烫银,形成很有趣的对比。圆形书脊精装,书心得到很好的保护,浅灰调的轻型纸张印刷黑白双色,白色方块点缀在黑色的文字栏旁边,活跃了学术书平稳的阅读空间。注释有很好的形式感,宽度和高度变化丰富,错落有致。黑色、灰色和白色的交织呈现优雅巧妙的感觉,变奏出诗意的韵律和美感。
封面采用了橙色背景配合暗绿色字体,背面的图表时间轴介绍了西影的发展史。书的第二层结构质感特别,介于纸张和布料之间的手感,内页布局让人联想到电影幕布。记录西影发展史的文字组成隐约的曲线,横置贯穿于全书的版面正中,引领着读者的阅读。丰富的偏灰调的历史图像和照片印在偏棕纸张上面,结合绿色字体,充满质感。书中图片排版方式创新,不拘于传统。不断变换且柔软的纸张,给整书的阅读体验增加了很有趣的节奏感。没用太强烈的色彩,纸张也偏灰,西影的建筑空间和实景元素铺陈出时间的痕迹,纸张对油墨的吸收融和使图像更加雅致。
这是一本小开本的诗画结合的书,书中所有的图画全部为黑色底,文字为白色底印黑色,一左一右,形成了强烈的对比。选用的手写字体,使诗句更有灵动感,与绘画相得益彰。书口处的筒子页运用模切工艺,漏出五个部分的标题文字。章节页粘贴黑色纸与图画产生了不同黑色质感的变化。整体设计收放自如,使读者的阅读轻松舒适。
这本书从内容到形式到阅读在多个角度展现出独特的魅力。从视觉呈现来看,图片的印刷极具审美意趣,其营造出的怀旧氛围与内容及标题相得益彰。图片的留白处理恰到好处,赋予了版面以呼吸感,能够引导读者将注意力聚焦于图片本身,沉浸于内容。封面的材质非常特别,有光感,像影片一样,让人产生梦幻的联想。每页的文字都非常的简约,文字量很少,让人进入这本书的时间线变长,深沉的爱和亲情会被拉得比较饱满。本书讲述的是怀念亲人的题材,虽然选择了很多老照片,拍摄了很多老场景,但是采用的不是对怀旧题材的传统表达方式,很具有现代感。设计很有叙事性,对读者的情感调动非常好。
这本书方形开本,封面设计低调,但有很强烈的实体存在感。没有特意通过印刷来传达信息,只是用压凹工艺让读者隐隐约约中感受到书名和摄影家的信息,书的侧面采用毛边处理,质感上与封面的凹凸肌理既有呼应又有对比,非常便于读者去理解文字以及图形的关系。对折的方式使照片隐约呈现在纸的另一面,给读者一种朦胧感。图片大小排布有节奏感。全书没有多余的设计元素来装饰。这本书的主题是1985年以来中国青年摄影家的36张脸,封面上有意的无为设计,与摄影作品的直观展示,形成对比,摄影家肖像被隐藏,给读者留有更多空间关注摄影作品本身。摄影家介绍页面较其他页面短,便于读者很快找到。
这本书收录了50本世界顶级的艺术家手作书。封面一只手的图片切入“手作”主题。全书的视觉色调非常沉稳内敛、版面节奏简洁中有变化,图片将唯美的艺术家手作书细节呈现得很到位,尤其是这本书的翻阅手感如抚触丝绸般顺畅,所用纸张五到六种,都是低克重但色彩还原度非常好的上乘纸张。50本艺术家手作书的创意编排,为读者营造了可沉浸阅读的书卷意境。黑色页面中还点缀着少量的超薄字典纸,增加了阅读的乐趣和互动感。
外包装盒上的斑驳、具有着强烈个性的书名“字”印在米字格上,与哑黑色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打开包装盒,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黑色柔软的毛毡布烫印书法家的个性签名。书籍的主体部分左右对分,将作品以八法分类,左右各四。书籍采用了机宣纸,每一部分内容中间点缀哑黑色特种纸,同时能折叠成一个米字结构。全书合为一体时,书籍形态又变为了一个瘦长的、现代的立方体。书脊采用了新型的胶装方式,上半部分大胆采用无胶装订,使书的形态产生了自由的变化。这是一本传统内容融合了现代设计理念的书籍。
这是一本儿童大人皆宜的童书。全书用卡纸对裱在一起,图画色调与哑光纸面完美结合,色彩鲜艳却不刺眼,对儿童的阅读充满善意。封面字体风格与图书主题省略号非常和谐,六个圆点烫印设计很有趣,表达的是“语句未完,意思未尽”,附上了手感柔软的触感膜。读者利用本书所附上的一个也有六个圆点透明胶片,结合页面能够正常的看到丰富多变的图案,给孩子想象和思考的空间,形成有趣的读者与书本的交互互动,充满童趣。每一幅插图都是未完成的设计,与省略号的主题形成非常好的呼应。
这本书厚度令人震撼,拿在手上的手感却出人意料的轻便,纸张虽薄,但图像与文字信息的呈现却简明清晰。这本尺寸厚重的书可平摊在桌子上阅读,读者能轻松顺畅翻阅每一部分,没有带来压力。内文纸张选择与内容匹配,恰当地反映出图片的质感。书口上大面积的图案,仿佛立体的影像馆和建筑,令人忍不住想走近想打开这本书。外观呈现木板画的感觉,设计大胆,同时又不失现代感。内文版式设计简约,结构清晰,图像与文字始终分列左右页,使阅读更加顺畅。
封面图片结合细密的起凸工艺,呈现出如同密实的茶砖效果,书籍的内容、主题带着茶香扑面而来。翻阅书籍,首先印入眼帘的是茶的颜色,部分文字及插图也运用了茶色的专色。再点缀着书中与茶有关的图片,使全书从外到内,都充满了茶的元素。文字编排简单清晰,使阅读非常舒适顺畅。外包装的浅色木盒及“茶砖书”的包装纸,与书形成了层层递进的阅读意境,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茶味的世界中。
这本书使用了和紫砂茶壶质感相近的封面材料,搭配内文中不同克重的轻型纸,再点缀少量、非常细腻的特种纸,使书籍的翻阅产生了触感的变化。大幅图片的折页使书的内容产生了视觉张力。文字版面朴素大方,下方留白,使阅读顺畅舒适。全书没有太重的设计痕迹,但紧扣主题。书中运用了中国传统的风琴折、M折、对折,筒子页、包心折等内页形式,穿插单色文本之中。整本书的翻阅手感舒适、阅读轻松顺畅,有节奏感、有趣味性。
本书使用了发黄的轻型纸,每一个章节页的开端处,文字都用心制作了斑驳、老版木刻字的效果,同时点缀粘贴印刷在宣纸上的彩色建筑画,产生了阅读的节奏变化。文字的编排以竖排为主,简单朴素。主体文字与注释文字层次清晰、大小适中,呈现出中国古典内容的书卷之气。现代的裸脊装订,与传统的内容形成了反差。封面的书名字体手工做旧、与朴拙的纸张材料和谐统一,呈现出沉静内敛的古韵气质。
这是一本手感舒适、以文字为主的图书,内文用了非常朴素的轻型纸,但不失它的舒适的手感,文字的编排每一页都不同,一千首诗组成了多种变化的版面,标题与文字上下的错落变化,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同时,书中大量的留白与简练的文字,构成了无限遐想的空间。封面的橘红色自然让人联想到书中的“主人公”——红毛猩猩。PU皮面材质触感温润,也增加了书籍的牢固度和趣味性。
本书的封面材质很有特色,模切成类似竹简的封面和柔软的内文纸张达到了很好的平衡,可以让封面自由弯曲,和内页更加贴合。每个部分篇章页,通过图形和文字的结合形成了大写的汉字数字。前面部分是对原文的引用,直排文字和横排文字结合形成不一样的文本造型,直排文字中的关键字做了放大处理,注释用红色特别标注,红色文本和黑色文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篇章页做的特别设计和后面规整的文字产生了特别的呼应关系。侧边有一个龙形的雕刻,和书名《文心雕龙》相呼应。
封面设计独具匠心,在整张水纹纸折叠后,巧妙运用模切等技巧,镂空出宛如一扇扇的花窗与长廊,让人尚未深入阅读内容,便仿佛已漫步于苏州园林之中,提前领略到园林的独特韵味,巧妙地为全书奠定了基调。图片制作精良,很好地烘托出园林之美。纸张的选择恰到好处,泛黄的纸张与整体内容的调性高度契合,使书籍更具古朴典雅之感。整体版面设计合理,排版清晰明了,拥有非常良好的指引性,易于阅读,无论是字体排版还是内容布局,都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倍感舒适,轻松地畅游于园林文化的意境之中。
书籍巧妙地把西洋建筑六讲的旧讲义做了一个复刻,与现代的演绎相结合,中间用西洋建筑不同时期发展的数据图表像桥梁一样把两部分巧妙的连接起来。纸张选择也很恰当,做了仿古处理,但是很克制,保留了古老的感觉。每一讲的开篇部分用了图形化的解决方法,做了概括性的表达。内文中的排版样式很现代。版心处理比较特别,版心左右留白会多一些,页面留白就会比较大。图片的大小适中,使得本书看起来更像教学用的讲义而不是画册。书盒材质朴拙硬朗,加上几何形的线条和结构处理,契合了本书建筑的主题。
本套书护封设计颇具匠心且对细节的处理十分细致,通过散落在版面上的老铅字字体和四种低饱和度专色,结合低克重轻薄的具有极佳手感的绵纸,构成了文雅的充满诗意的封面,整体呈现出简约、典雅、和谐统一的清新风格。内封分别采取了四种颜色的艺术纸,精选的诗句击凸处理,增加了铅字般的触感。内文版式疏朗简洁,易于阅读,风格朴素平实,且呈现出清晰的层次感。这是一套翻阅舒适、非常便携的大众读物。
整套书的装帧形式很符合它的使用功能,现代的装帧形式从意象上还原了古籍的形制。本套书很好地呈现了图片的细节,更适合将内容用作临摹目的的读者。高克重的宣纸,细布包脊,还原了蝴蝶装形制。外封用豆青色细布,粘贴洒金隶书纸签,设计和古制书有区分,但又很有古韵。内封墨绿纸板上的朱砂色“十竹斋”印,体现出极简的美学特征。除了布面材料、刺绣工艺,竹质书匣的运用是点睛之笔,契合“十竹”斋号,又与书籍所涉及的中国书法和绘画内容相得益彰,在材料与内容形式上达成了和谐统一。
本书在材料与装订方面独具匠心,颇具特色。辑封处荧光绿色的巧妙运用,有效区分了不同章节内容,精准地指引着读者阅读,使读者能迅速定位到特定的内容板块。开放式的版面排版,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的阅读氛围,让读者能够从容地沉浸于丰富的内容。
书中展示了从不同角度拍摄的作品,甚至还包含了创作过程中的原始草图等,这些丰富多样的素材从不同维度呈现了艺术作品,极大地扩充了整体内容的深度与广度。图片的质量极高,对细节的保留非常出色,无论是作品的纹理、色彩的微妙变化还是创作过程中的细微笔触,都能清晰地展现给读者,仿佛将原作完整地呈现在眼前,让读者能够深入领略艺术家的创作精髓,也为整本书增色不少。书的最后有一个精心编排的艺术家创作年表,阐释了秦龙先生的艺术人生。
书籍非常巧妙地用不同开本和纸张组合呈现丰富的内容,老照片的部分使用牛皮纸,通过印刷技巧做了黑白照片的还原处理,手写体的文字更有时间的温度,写生速写的部分非常真实地还原了速写本的质感,灰白色的纸张柔软又有些粗粝的质感。国画、速写、照片、版画、老照片和纪实照片的不同部分都得到很好的处理。书籍纸张高低错落的变化也很好契合了周庄水乡建筑的轮廓。整本书非常质朴,像珍贵的资料档案一样被妥帖地印刷在不同质感的纸上。“再现”部分的处理方法很特别,用了非写实的方式,使整本书不再平淡。书中把拍摄周庄的过程记录下来,加入了观者的视角,让整本的书的内容更加立体。
本书收录了沈成林的代表性剪纸作品,作品色彩丰富,民间气息浓郁。函套选用朴拙的瓦楞纸,印刷“门笺”形式的书名。封面上的视觉图形及纸张材料很具有冲击力,用现代的形式来表达传统的民间剪纸艺术。本书使用多种质感的纸张,结合剪纸艺术的传统用色,体现了非常质朴的民间特色。彩色锁线呼应剪纸原色,配合宣纸柔软舒适的触感,使翻阅非常顺畅,给读者提供了沉浸式的阅读体验。内页正文采用了非常窄的页边距,整体文字大多停留在页面上部,灵动的彩色剪纸碎屑点缀在页面上,使读者产生兴奋感。书中的一些折叠页细节做得非常的出彩,使读者的翻阅产生了强烈的节奏变化。
这本书不仅仅呈现设计作品本身,而且是对设计作品的一个审视,不是简单纯粹的再现,而是观察和思考。大开本设计简约朴素,小尺寸贴页绿底白字,形成了很好的颜色对比呼应。选纸非常的轻薄,好似设计师笔触的延伸。前半部分黑白色调,极简质朴。后半部分,展现更细致的照片,通过图像的拉近推远,给人一种触手可及的感觉,把原本设计推向新的层面,改变了原本设计的观察角度,诞生了全新的设计观感和全新的质感,也凸显出设计家对东方审美的思考和建构。
这是一本具有极简设计风格的书籍。封面亚灰色纸张,手感舒适,与书内的图片及墨绘作品色调和谐统一。两本不同翻阅方向的书籍《何物》、《何明》,特殊的连接方式及翻阅方式使这个小开本的图书充满了趣味性。不同角度的书口处斑驳处理,将两本书作了一个很好的区分。内文部分文字与图片印刷单黑色,使书籍具有了非常内敛的气质。
------分隔线----------------------------